金門有160幾個自然村,金門國家公園範圍內的七大聚落更結合了所有古厝與洋樓的精華(水頭、珠山、北山、南山、瓊林、山后、歐厝),位於聚落內的民宿訴說了所有的歷史過往與傳承,帶領旅客漫步於聚落往往得到讚嘆與嚮往,常有旅客要求代為仲介古厝買賣,然而正因為祖厝的傳承觀念,買賣不成正好保留了特殊風格,讓後代子孫引以為傲。
另外從19世紀中至20世紀30年代期間,金門渡海至廈門、南洋、日本發展的數量不少,奮鬥有成後回鄉蓋洋樓(番仔樓、番仔厝)的不少,所以流傳至今的洋樓有五腳基洋樓、出龜式洋樓、三塌壽洋樓、還有為了防禦用的槍樓;如水頭得月樓(高11.26公尺、建於1921年),洋樓是中西合璧的產物,但仍遵守宗法倫理的規則興建。也是這樣的傳承保留了金門美麗的聚落。
水頭聚落位於金門島西南角,行政區屬金城鎮前水頭金水里,西南邊的水頭碼頭與小金門的九宮碼頭對望,有交通船往返,2001年開放金廈小三通以來,更與廈門有客輪往返,開啟水頭新紀元。水頭開發的很早,西元1281年(元代)水頭李姓首先來中界開墾,西元1315年,黃氏先祖仲卿公避胡元之亂執教於水頭,目前是水頭最大姓。明清兩代文臣武將輩出,有進士、文魁、貢元、都司等,水頭歷史悠久長達700年的聚落史,分為頂界(黃姓為主有黃厝頂之稱)、中界(李、黃、蔡)、下界(黃、李、鄭、楊、陳、吳等)及後界(陳、吳、顏、李、黃、鄭等、也稱為後陳),金門國家公園更劃歸為七大重點聚落之一,屬於多姓村聚落,村內有李氏家廟、3座黃氏家廟、蔡氏家廟。惠德宮是後界的甲頭廟,主祀溫府、金府、朱府、蘇府、李府王爺,靈濟宮是頂界、中界、下界的甲頭廟,主祀蘇府王爺,全村共同的信仰為「金水寺」,主祀關帝爺和觀音佛祖。
紫雲衍派為金水黃姓的堂號,相傳黃氏先祖黃守恭於唐代捨宅建寺,即為現今的泉州開元寺,大殿常有祥瑞之紫氣雲蓋,故稱之。在水頭可以看到很多洋樓或民宅門前寫著「紫雲衍派」。
「有水頭富,無水頭厝」稱許的是水頭的傳統建築群為金門各聚落中獨一無二的特色,如頂界「十八支樑」是清朝黃俊兄弟所建,為一石基磚牆的兩落閩南式古厝,共有九棟故稱為十八之樑,也是統一集體同時上梁的計劃性建築代表。如水頭中界的「酉堂」為國家二級古蹟,全島唯一閩南式傳統建築宅前有園池(日月池)之建築,清乾隆(西元1766年)時黃俊所建。如黃廷參三落大厝是水頭目前唯一的三落大厝,建於民國十九年,前落石堵有彩釉面磚、側面山牆有交趾陶燒、燕尾脊上有剪黏,整棟充滿氣勢與精緻。這些皆是水頭具代表性的古厝風華。
水頭黃氏大宗宗祠的祭祀(吃頭只能成年結婚男丁參加、清明和冬至二次、要做新頭和老頭),金門黃氏每年過年會迎祖遶境(後水頭、後埔頭、后隴、尚義、山外、舊金城、東店、英坑、沙美小浦頭、西園、官澳組成六個股,共同的祖每年會放在不同的地方),我很喜歡古厝房子的深井,早上陽光透入、晨光令人欣喜,午後一杯咖啡坐在?墘望向藍天白雲好不舒適,晚上星光滿天透著月光照著燕尾脊,我終於明白古人的智慧結晶,蓋一棟房子的風水格局座向謹慎之情,不由得肅然起敬。